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进向好
今年以来,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,全力以赴推动农业特色发展,稳住工业经济运行,深入推进投资项目攻坚行动,有序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,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力显效。上半年,全市农业经济运行良好,工业生产稳步增长,有效投资规模扩大,消费活力奋力提振,新兴动能不断增强,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。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上半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.63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0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.56亿元,同比增长8.8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.45亿元,增长5.8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.62亿元,增长3.6%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2.8%、53.0%和34.2%,其中,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.9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7.1:47.0:45.9。
一、生产端:农业稳、工业进、服务业缓
1.农业生产运行良好,特色产业活力迸发。围绕自治区大力发展“六特”产业部署要求,坚持种养、粮肉、头尾一块抓,智慧农业助力蔬菜、枸杞、肉牛、牛奶等特色农业快速发展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.49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8.4%。一是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。种植业完成产值7.69亿元,增长4.1%,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8.1%。其中,冷凉蔬菜种植面积下降6.8%,产量增长0.5%,完成产值7.38亿元,占种植业总产值的96.0%。二是畜牧业生产贡献突出。畜牧业完成产值30.20亿元,增长8.9%,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1.1%,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6.3个百分点。其中,生猪、牛、羊、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6.4%、28.2%、0.4%、33.4%;肉产量4.82万吨,增长17.8%,蛋产量1.87万吨,下降1.7%。三是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全市奶牛存栏13.35万头,下降2.2%;鲜奶产量34.26万吨,增长23.4%;牛奶产值9.03亿元,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1.3%,同比提高1.7个百分点。
2.工业生产稳步增长,制造业贡献突出。聚焦全市“四新”产业布局,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,推动工业倍增行动落地见效。上半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6%。其中,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5.6%,重工业增长9.6%。一是三大门类“2增1降”。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.0%;制造业增长11.4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.1个百分点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.0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.5个百分点。二是重点行业支撑有力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十大主导行业中有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为60%。其中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.7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5.1%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.4%,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.0%,这4个行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.1个百分点。三是各类型企业持续增长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5.2%,民营企业增长8.3%;大中型企业增长1.9%,小微企业增长22.9%。四是主要产品产量“3增5降”。合成氨产量增长82.2%,电石增长15.3%,发电量增长4.0%。单晶硅下降34.2%,十种有色金属下降28.3%,水泥下降24.1%,钢材下降17.5%,铁合金下降1.2%。
3.服务业保持增长,“文体娱”需求释放。深入谋划落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,奋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,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。上半年,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.62亿元,同比增长3.6%,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.9个百分点,占全市GDP比重达45.9%,拉动GDP增速1.7个百分点。一是七大行业“6增1降”。批发和零售业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,住宿和餐饮业,金融业,营利性服务业,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.0%、2.3%、3.1%、4.3%、9.5%、1.7%;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4.8%,下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.4个百分点。二是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。全市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.85亿元,增长12.1%,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.0个百分点。1—5月,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5.2%,位列全区五市第1位。三是文旅产业活力增强。1—5月,全市规模以上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0.81亿元,增长10.6%,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5.2个百分点;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2.58亿元,增长5.2%。
二、需求端:投资升、消费慢、外贸快
1.有效投资规模扩大,工业投资支撑有力。深入开展投资项目攻坚年行动,聚焦“双过半”任务目标,抓开工、促进度,形成更多实物量,以重大项目支撑带动投资回升。上半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2.2%,增速比1—5月回升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区属投资增长3.4%,县属投资增长1.9%。一是三次产业“1增2降”。县属投资中,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.6%,第二产业增长30.0%,第三产业下降25.5%,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合计下拉县属投资增速12.5个百分点。二是工业投资拉动有力。县属投资中,工业投资增长30.0%,拉动县属投资增长14.4个百分点。其中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3.6%,增速比1—5月加快16.7个百分点,拉动工业投资增长48.4个百分点。三是重点领域投资增长不平衡。制造业投资下降53.8%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8.5%,降幅比1—5月扩大14.0个百分点,其中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51.6%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.7%,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首次负增长,同比下降19.9%。
2.消费市场奋力恢复,新能源汽车增势强劲。紧盯“五一”假期等关键节点,深挖“星星的故乡”、“中宁枸杞”等特色资源,开展形式多样的商文旅促消费活动,全市消费品市场加力恢复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.70亿元,同比增长1.6%。一是乡村市场快于城镇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.35亿元,增长1.4%,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1.60亿元,增长5.8%,占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42.9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.35亿元,增长2.4%,增速快于城镇市场1.0个百分点。二是网上消费增势良好。全市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8.36亿元,下降0.4%。其中,限上直报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0.20亿元,增长19.1%,增速高于限上直报单位零售额20.6个百分点,占限上直报单位零售额的1.5%。限下单位实现零售额48.34亿元,增长2.5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.5%。三是重点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。限上单位19类商品中,16类商品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达84.2%。其中,粮油食品和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.9%和10.4%;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.3%;汽车类增长28.5%,拉动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.3个百分点。限额以上直报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0.76亿元,增长2.3倍,拉动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4.5个百分点。
3.对外贸易高速增长,进出口额同步发力。在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下,进出口额自一季度起呈两位数增长,增长势头持续加快。据中卫海关统计,上半年,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.02亿元,同比增长26.0%,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.8个百分点。其中,进口总额1.32亿元,增长74.3%;出口总额7.70亿元,增长20.4%,实现贸易顺差6.4亿元。从工业出口情况看,全市有13家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产品,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.2%。
三、民生端:价格稳、收入增、保障优
1.消费价保持稳定,八大类“5升3降”。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统计,上半年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跌0.2%,降幅比1—5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6月当月,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下跌0.8%。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“五升三降”,其他用品和服务、教育文化和娱乐、医疗保健、生活用品及服务、衣着价格分别上涨5.6%、3.2%、2.7%、1.1%、0.2%,食品烟酒、居住、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跌2.5%、1.4%、1.1%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0.9%。
2.居民就业持续扩大,城乡收入稳定增长。据市人社局统计,上半年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11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.26万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2268人,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.8%、106.5%、57.4%。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统计,上半年,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2元,同比增长6.7%。其中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27元,增长5.7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元,增长7.0%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.43缩小为2.40,共同富裕扎实推进。
3.财政收入保持增长,金融供给保障有力。据市财政局统计,上半年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.56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其中,税收收入8.21亿元,增长1.6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.5%。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卫市分行统计,6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5.06亿元,同比增长6.2%。其中,住户存款599.30亿元,增长10.8%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73.90亿元,增长8.9%。其中,短期贷款下降1.4%,中长期贷款增长26.6%,住户贷款增长10.9%。
四、质效端:利润改善、动能蓄积、信心提振
1.企业利润持续改善,亏损企业数量减少。1—5月,全市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.7亿元,同比扭亏转盈13.2亿元;实现营业收入266.0亿元,同比下降6.5%;发生营业成本241.4亿元,下降8.4%;营业收入利润率1.39%,同比增长4.73个百分点。5月末,亏损企业81家,比4月末减少2家;亏损企业亏损额15.2亿元,同比下降51.0%,降幅比上月扩大3.1个百分点。1—5月,全市8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.5亿元,同比增长236.2%;实现营业收入36.3亿元,增长5.4%;发生营业成本26.1亿元,增长3.4%。
2.新兴动能加速聚集,绿色低碳扎实推进。上半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8%,高技术制造业下降4.6%,装备制造业下降3.2%,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.7%、3.7%、3.7%。太阳能发电量41.4亿千瓦时,增长11.4%;风力发电量8.9亿千瓦时,下降9.8%,合计占规上工业发电量的35.7%。高耗能投资(不含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)下降44.4%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.6%,降幅高于全区5.1个百分点。
3.经济运行预期向好,发展信心不断提振。据国家电网中卫供电局统计,上半年,全市工业用电量117.7亿千瓦时,增长0.5%,增速比1—5月由负转正回升4.3了个百分点。二季度,被抽中参与国家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专项调查的规上工业企业70家、规上服务业企业86家,调查结果显示,预期企业经济指数分别为121和129,处于较为景气区间,企业对三季度市场发展信心增强。上半年,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.3%,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.2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.7个百分点。规上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2.9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.4个百分点;1—5月,规上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.3亿元。
总体来看,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。下阶段,全市各县(区)、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,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、结果导向,着力稳住工业生产基本盘,持续实施促消费政策,加快培育新型消费,激发有效投资需求,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图文解读:
附件下载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